主頁
組織機構
分支機構
秘書處
易學培訓
學術動態
館藏資料
學術評定
加入協會
會員特區
專家推薦
易學名人
下載中心
對外服務
聯系我們
當前位置:
主頁
>
新聞中心
>
習近平傳統文化傳播之旅
時間:
2014-12-13 17:59
來源:
未知
作者:
admin
點擊:
次
3月24日身著改良中式服裝的習近平夫婦亮相荷蘭王宮 【 原聲回放】第一次系統闡釋中國的文明觀:多彩 平等 包容 文明是多彩的,人類文明因多樣才有交流互鑒的價值。文明交流互鑒
3月24日身著改良中式服裝的習近平夫婦亮相荷蘭王宮
【
原聲回放】第一次系統闡釋中國的文明觀:多彩 平等 包容
文明是多彩的,人類文明因多樣才有交流互鑒的價值。文明交流互鑒不應該以獨尊某一種文明或者貶損某一種文明為前提。
>>>
文明是平等的,人類文明因平等才有交流互鑒的前提。歷史和現實都表明,傲慢和偏見是文明交流互鑒的最大障礙。
>>>
文明是包容的,人類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鑒的動力。只要秉持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么“文明沖突”,就可以實現文明和諧。
>>>
——3月27日,習近平在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發系統闡釋了中國的文明觀
中國是東方文明的重要代表,歐洲則是西方文明的發祥地。正如中國人喜歡茶而比利時人喜愛啤酒一樣,茶的含蓄內斂和酒的熱烈奔放代表了品味生命、解讀世界的兩種不同方式。茶和酒并不是不可兼容的,既可以酒逢知己千杯少,也可以品茶品味品人生。
>>>
——4月1日習近平在比利時歐洲學院再以“酒茶論”闡發文明多彩共
【中國智慧】多彩共生文明觀印證多樣發展,
回應“文明沖突論”
以民族中心主義為表現的文明排斥,即使在當今時代也層出不窮,因此導致文明兼容受阻,地區穩定與世界和平面臨障礙。
中國文明觀在政治方面表達的就是發展道路和模式的多樣性。
湯一介先生曾言,相對于“文明的沖突”,“文明的共存才應是人類社會的出路”。而只有求同存異、美美與共的包容態度,才會讓“文明的共存”變得更有前景。
>>>
3月30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和比利時國王菲利普共同出席比利時天堂公園大熊貓園開園儀式。(拼版照片)
【原聲回放】中國不是吃人的魔鬼 而是謙和的君子
面對中國的塊頭不斷長大,有些人開始擔心……甚至把中國描繪成一個可怕的‘墨菲斯托’,似乎哪一天中國就要攝取世界的靈魂。
中華民族是愛好和平的民族。有著5000多年歷史的中華文明,始終崇尚和平,和平、和睦、和諧的追求深深植根于中華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深深溶化在中國人民的血脈之中。中國歷史上曾經長期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之一,但沒有留下殖民和侵略他國的記錄。我們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是對幾千年來中華民族熱愛和平的文化傳統的繼承和發揚。
>>>
——3月28日習近平在在德國科爾伯基金會的演講
獨特的文化傳統,獨特的歷史命運,獨特的國情,注定了中國必然走適合自己特點的發展道路。我們走出了這樣一條道路,并且取得了成功。
>>>
——4月1日習近平在比利時歐洲學院再談中華文明與中國道路
【中國智慧】強調中華文明以和為貴,
化解“中國威脅論”
習近平用了一些淺顯易懂的例子,如用歌德小說《浮士德》中的人物“墨菲斯托”來形容被一些西方人誤解的中國,就是希望德國聽眾能夠產生共鳴。
習主席向歐洲宣介中國的歷史文明的同時也是向世界發出中國聲音,宣示中國是維護世界和平的力量。
>>>
3月2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巴黎出席中法建交50周年紀念大會,發表演講引用名言詩句涵蓋古今中外
【原聲回放】
中國夢是奉獻世界的大同夢
中國夢是奉獻世界的夢。“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這是中華民族始終崇尚的品德和胸懷。
>>>
——3月27日習近平在中法建交50周年紀念大會上的講話
【原聲回放】
中華文化會為人類提供正確精神指引
沒有文明的繼承和發展,沒有文化的弘揚和繁榮,就沒有中國夢的實現。中華民族的先人們早就向往人們的物質生活充實無憂、道德境界充分升華的大同世界。實現中國夢,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雙飛的發展過程。中華文明同世界各國人民創造的豐富多彩的文明一道,為人類提供正確的精神指引和強大的精神動力。
>>>
——3月27日,習近平在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發系統闡釋了中國的文明觀
【原聲回放】
認識中國 從理解傳統文化開始
中國是有著悠久文明的國家。在世界幾大古代文明中,中華文明是沒有中斷、延續發展至今的文明,已經有5000多年歷史了。我們的祖先在幾千年前創造的文字至今仍在使用。2000多年前,中國就出現了諸子百家的盛況,老子、孔子、墨子等思想家上究天文、下窮地理,廣泛探討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關系的真諦,提出了博大精深的思想體系。他們提出的很多理念,如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者愛人、與人為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自強不息等,至今仍然深深影響著中國人的生活。中國人看待世界、看待社會、看待人生,有自己獨特的價值體系。中國人獨特而悠久的精神世界,讓中國人具有很強的民族自信心,也培育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
觀察和認識中國,歷史和現實都要看,物質和精神也都要看。脫離了中國的歷史,脫離了中國的文化,脫離了中國人的精神世界,脫離了當代中國的深刻變革,是難以正確認識中國的。
>>>
——4月1日習近平在比利時歐洲學院再談中華文明
(責任編輯:admin)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上一篇:
劉大鈞會長的易學人生
下一篇:
習近平出席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研討會
收藏
挑錯
推薦
打印
欄目列表
推薦內容
關于各級分會管理費的通知
關于各級分會管理費的通知 各級分會: 2015年1月6日上午中國周...
史會長與程秘書長考察明孝陵與中
...
熱點內容
會長廖墨香攜秘書長程千
劉大鈞會長的易學人生
關于各級分會管理費的通
風水學與醫院建筑環境規
★中國周易協會公眾號:
習近平傳統文化傳播之旅
習近平出席紀念孔子誕辰
★★★★★中國周易協會
論習近平的傳統文化觀
程千峻主持第15屆風水學與